深交所A股上市企业
股票代码 : 002907

重庆日报——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高地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11-04 10:1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也提出,要“打造内陆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高地”。民营经济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重庆该如何持续完善机制、创新思路、抓实举措,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高地?重庆日报就此专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编者

  主持人

  朱涛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专访嘉宾

  丁任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游洪涛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四川商会会长,重庆华森制药党委书记、董事长

  董梦杭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价值利益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重庆民营经济优势显著前景广阔

  重庆日报:全会提出“打造内陆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高地”,对此,您认为重庆有哪些优势?

  丁任重:首先,重庆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承担着连接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职能,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为重庆民营经济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其次,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与成都两大核心城市间要素得以优化配置,市场得以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再次,两江新区、重庆自贸试验区等的建设为重庆提供了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和金融服务创新政策等,极大改善了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最后,重庆积极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更为完善的金融体系,提升融资的便利性和可得性,为民营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此外,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动也为重庆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心建设的背景下,重庆将为民营企业开辟更多国际合作机会,进一步促进其市场拓展和收益增长。

  游洪涛:一是民营经济占比高。重庆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0%左右,已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二是重庆产业基础雄厚。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正加快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打造以数字化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广阔。三是重庆科技创新资源丰富。重庆正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支持民营企业强化创新赋能,开辟产业新赛道,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比拼”等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四是一流的营商环境。重庆制定实施了《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连续出台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涵盖了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快打造民营经济最优发展环境

  重庆日报:在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打造民营经济最优发展环境方面该如何着力?

  丁任重:打造民营经济最优发展环境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方式方法,更好发挥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重庆应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求将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降低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其次,加大政策支持的精准性,建立民营企业数据库,分类施策。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和成长阶段,精细化制定财政、税收、融资等专项扶持政策,满足民营企业从初创到龙头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再次,加快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资源对接等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方面探索创新,帮助企业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最后,应适当地开展政策宣讲,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使民营企业能及时了解、享受政策红利,特别是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融资便利等关键领域,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此外,在政府与企业沟通方面,应巩固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倾听企业诉求并迅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董梦杭:一是提供便捷的智慧政务服务。通过深化数字化政务平台建设,全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注册、审批、税务、社保等全流程在线化,实现办事“零见面”和“全流程自助”。引入“企业诉求识别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企业在审批流程中的高频问题,自动推荐解决方案,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判”转变。增设“企业体验评分机制”,由企业对服务便利性、响应速度打分,定期公开评分结果,并将其纳入政务服务优化指标。二是打造精准的专员服务。针对成长性较高的民营企业,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指定专人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资源对接、项目审批等个性化支持。设立“专员绩效评估机制”,跟踪企业需求的解决率和满意度反馈,确保专员在帮助企业获取资源和解读政策时有实效性。三是建立透明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定期组织政策解读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向企业公开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动态,增强企业信任感和政策获得感。

  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稳健发展

  重庆日报:如何完善惠企政策提振发展信心,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稳健发展?

  游洪涛:一是针对困难企业进行精准帮扶。政府应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支持,以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其渡过难关。二是减少重复或不必要的检查,让企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生产经营。政府应优化监管方式,减少对企业的频繁检查和重复评估,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避免多头监管和重复执法。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四是建立健全政企互动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政企交流会、座谈会等活动,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董梦杭:可通过财税扶持、政策稳定和创新助力,构建“信心驱动型支持体系”。一是增强财税扶持,提高民营企业发展韧性。为缓解融资难题,设立“应急贷款资金池”,在企业短期流动性不足时提供低息贷款,保障企业基本经营运转。针对科技型企业,设立“创新补贴券”,专用于抵扣研发成本和设备更新费用,使企业在关键转型期能集中资源投入创新。二是强化政策支持,确保民营企业发展稳定。建立“政策试点延续机制”,在惠企政策初期设立过渡期试点并提供“退出时间表”,帮助企业做好适应性调整,减少因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设立“政策咨询窗口”,以线上线下双渠道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和答疑服务,确保企业对政策的适用范围清晰掌握,促进政策有效落地。三是激励创新转型,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动能。为应对数字化转型和全球竞争的挑战,推出“智慧成长支持计划”,帮助企业低成本接入数字化工具与平台,利用政府补贴降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

  重庆日报:怎样强化资源高效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

  丁任重: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重庆要着重加强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推动行业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工作,推动不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企业实现数据对接与信息共享,以此促进民营企业在生产、研发和市场分析中的协同创新。其次,重点扶持在物流和生产链条中具备数字化改造潜力的一批民营企业。通过引导企业在供应链中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提升整个供应链智能化水平,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竞争力。再次,在人才引进和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积极培养和引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高端人才。最后,注重增强企业对国际市场数字化的适应力。通过设立国际数字化贸易支持平台的方式,为有意向“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提供数字化贸易基础设施支持,并提供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政策咨询。

  游洪涛:一是搭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和融资服务平台,升级建设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开放共享。二是通过开展“渝商数字行”等活动,实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支持民营企业联合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比拼”等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纳入市级科技创新重大研发项目的给予资金支持。三是民营企业要加大对智能技术的投资和运用。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华森制药积极响应号召,在荣昌国家高新区投资建成“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成功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实行MESBMSEMSSCADADCS等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精准控制和优化调度。


023-67622999
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中段89号